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显微镜,让科学家首次能实时捕捉到生物过程的精彩瞬间,例如观察蛋白质复合物在行动中的“模样”。这台显微镜或许能让科学家见证新冠疫苗如何进入细胞、捕捉动脉钙化如何悄然发生,为推动生物与医学研究带来新工具。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杂志。
记者12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佳维博士后与其合作导师戎昭金研究员、魏勇研究员等首次刻画了火星电离层中的磁场和电流分布特征。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与地球一样,火星也存在大气,存在由太阳电磁辐射加热 ...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等人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探测暗物质诱导的自旋相关相互作用,将此前国际上的探测界限提升50倍以上。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刊发了该成果。
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等研究人员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在“轴子窗口”内成功开展了轴子暗物质的直接搜寻实验,将国际上该领域的探测界限提升了至少50倍。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人类基因组中大约98%的区域并不直接编码蛋白质,这部分区域的功能一度未被充分理解,甚至被误认为是“垃圾”DNA。然而据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科学家借助改进型“基因魔剪”CRISPR技术揭示了非编码RNA的奥秘,证明了它们在细胞中,特别是在癌症和人类发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气泡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工程师手中,它们却能激发巨大的创新。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奇的“气泡打印”法,能对柔性电子产品的液态金属布线进行高精度图案化。这项技术为制造可弯曲、可拉伸且高度导电的电路提供了新选择,非常适合可穿戴传感器和医疗植入物等器材。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纳米材料》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项目团队透露,“天智二号”C星发射入轨后,将持续对在轨试验任务进行一系列技术验证,以有效提升天智超算微系统软硬件支持下卫星的自主响应能力、持续演进能力和星地协同能力。
“植物庞贝城”研究团队目前的研究进展表明,乌达“植物庞贝城”囊括5项世界之最:最大面积的远古森林实际复原、最丰富的同期成煤植物群化石标本收藏、最古老的苏铁植物、最丰富的瓢叶目植物群落以及最多的化石植物整体重建。
近日,“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验收交付仪式暨首批科学成果发布会现场,由中国自主研制设备观测到的首张全天X射线天图徐徐展开,“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的眼眶湿润了。
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英国利物浦大学团队展示了一款移动机器人。它能够运用人工智能(AI)逻辑作出决策,以与人类同等甚至更快的速度,联手执行探索性化学研究任务。这些身高1.75米的机器人旨在应对化学探索中的三大挑战:执行化学反应、分析产 ...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培育广谱抗病品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绿色农业、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邓一文说,“发掘广谱持久抗病基因,揭示植物免疫激活调控广谱抗病的分子机制,则是农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近20年间,国内外植物病理学家逐步建立起植物免疫的基本框架。万里介绍,植物免疫的本质是识别“非我”,即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而激活自身的免疫反应,该系统由两道防线组成。